這是他的照片

0-07.jpg 

其實他跟我爸長的有點像...所以看倒他的照片就覺得很親切...撲

咳 這是題外話

 

他著有兒童文學創作及翻譯作品等二百餘冊。創作題材以描述家庭生活的溫馨為主,被兒童文學界暱稱為「林爺爺」。

 

在這要講他的散文集

林良的散文文風特別 獨樹一格

因此雖然書已出了很久 但仍然再版了好幾次

 

為何說他文風特別?

因為他雖然是個文人卻不會去使用文謅謅的遣詞用句顯得自己很專業

他擅長以閒聊談天形式入文

文風平淡 溫暖 細心 成熟 

且帶有幽默感

因此就算沒什麼文學底子也可以看得津津有味

 

摘幾段出版社幫他寫的評語吧!

出版社要介紹的是他最膾炙人口的散文集-小太陽 (藍色字為出版社所寫)

0-07 (1).jpg 

《小太陽》是林良最膾炙人口的散文集。他在這本書中記錄了人生中的許多可貴的「第一刺」,結婚、成家、生子,到成為一個三個女娃的父親,這些生活中不能重來、可貴感人的片段,林良以他特有流暢的文筆,詼諧幽默的筆觸,栩栩如生地一一刻畫出來,紀錄了一個小家庭在點點滴滴的生活瑣事中,耐人尋味的幸福。

  在這幾篇散文中,除了看到林良白話文上的創意和韻味外,在輕鬆的筆觸中也表達了作者耐心寬容的哲學。林良對家中每一個成員觀察入微的分析,也讓讀者在他的描繪中,自然而然對賢慧的媽媽、三個個性截然不同的女兒們,產生親切的想像。本書出版當時就已經一版再版暢銷文壇,長銷到現在仍然膾炙人口,是台灣文壇上一部里程碑一般的雋永傑作。不論是大人或少年,本書都是一本相當值得一讀的經典著作。

  林良的文風獨樹一格,文字清楚易讀,堅持使用簡明的文字書寫,筆觸詼諧幽默,讓各種年齡層的讀者都能被他的文字深深吸引,一頁頁跟著他一口氣讀完。這是一本溫馨,趣味洋溢又帶有人生智慧的好書,值得珍藏擁有,每隔一段日子就拿出來重溫一次,每讀一次都會有一次新的感動,猶如作了一次心靈三溫暖。對在那段時光成長的人而言,那段苦苦樂樂的單純年代,人們溫柔敦厚的性情,在今日重讀起來更是令人懷念不已。

 

而林良之所以受人推崇當然不只是因為他的文風

更在於他所做過的事蹟------

持續一生的為孩子創作、翻譯、編書

在國語日報寫兒童專欄超過四十年

為何不會間斷?

從這篇報導來看吧(紅字)

「發現童年,就是最佳的寫作題材。」林良回答,童年因為中日戰爭爆發,在逃難過程中,住過香港、越南、鼓浪嶼、漳州等地,在每個地方都留下難忘的生活回憶。

1924年10月,林良在廈門出生。由於祖父和父親都在日本經商,六歲時,就讀於神戶當地的以廣東話為主的華僑小學附屬幼稚園,七歲那年,中日戰爭開始有衝突的跡象,「我父親是充滿愛國情懷的人,他決定帶著家人回到廈門。」在廈門生活期間,進入小學生活,這段期間也是他最安定的生活。

因為父母都喜歡閱讀,也不吝於買書,林良從小養成閱讀的習慣。有時候,晚上父母有事外出,無法帶他出門,他都會要求他們回來時,買一本書給他,於是,「他們出門後,會先到書店買好書,再去參加活動,以免因為夜歸時,書店已經打烊。」

林良回憶,「開始發表文章,是因為當時同學在《青年日報》擔任主編,我寫過一篇弔唁父親過世的文章。」父親過世是因為一次游泳意外,一家人的生活因此起了很大的變化。而這些和家人一起渡過的生活片段,經常不定時的出現在林良的寫作中,成了他源源不絕的最佳寫作題材。

八年抗戰結束後,政府招考國語推行員到台灣,林良考進「國語推行委員會」,在1946年離開廈門,隻身到台灣,擔任推行委員,到學校從事語文教育。1948年推行委員會創辦《國語日報》,他進入附設出版部工作,擔任兒童版編輯,先後做過主編、編譯主任、出版部經理、社長、董事長,直到2005年退休。

在《國語日報》工作期間,林良以本名為小讀者寫作,以筆名「子敏」發表散文。著名的〈夜窗隨筆〉是他在《國語日報》每周一見報的專欄,也是他在文章中探索童年的開端。而這個專欄的前身,其實是〈茶話〉專欄。1964年,何凡邀請林良與洪炎秋共同執筆為《國語日報》開設〈茶話〉專欄,每週寫一篇五百字散文,就這樣,林良寫了二十五年。〈茶話〉結束後,專欄名稱改換為〈夜窗隨筆〉,「因為後來其他兩位不寫了,有讀者建議另取欄名,以免有搶功的意味,因此就換了一個專欄名稱。」

除了散文之外,林良為孩子寫的第一個長篇是《我是一隻狐貍狗》在《國語日報》連載。而兒歌更是他的專長,在《國語日報》上為幼兒預備的「看圖說話」專欄,是他為幼兒寫作的園地,至今也還持續發表。

問起從《國語日報》退休後的寫作生活,年過八旬的林良說:「每天晚上十點,睏了以後,先睡兩小時,十二點左右再起床寫作三小時,如果遇到週六,會寫到天亮,因為隔天的白天可以補眠。」目前他維持在《國語日報》的專欄寫作,每周一篇,大約2500字。這也表示從〈茶話〉到〈夜窗隨筆〉,持續每周發文,超過四十年,能夠經營這麼長時間的專欄而不間斷,真是讓人由衷的敬佩!

 

咳 很懶得看吧?而且說實在紅字很刺眼(笑)

簡短說明一下

由於林良父母都喜歡讀書也不吝於買書

因此養成他喜歡閱讀的習慣 而他希望把這習慣帶給全天下的兒童(這句是推論)

會持續寫40年除了推論之外簡單來講就是他熱愛這份工作

 

因此找到自己想做的事是很重要的(笑

想到同學之前 貼的一篇文章 裡面的一句

做好你手邊的事,和找到你想要做的事。你想要做的事,就是每次想到這個,心裡就會發燙,會滿腔熱血。

 

OK

另外

我覺得有趣的是林良的性格(由他所寫的作品來看 他的性格是很有趣的)

林良是出生於民國13年

 

從年代來看 林良算是戰後成家的第一代父親

與同年代的大多數男性比較

他的性格相當特殊

怎麼特殊?

來聽聽他的友人怎麼說吧

 

小野表示:他在青少年時期接觸林良的作品,幾乎不敢相信天下會有這麼好的爸爸。「當時的父親大多是外表威嚴,不擅於溝通和表

達情感,連吃飯時都不准家人講話,」他說,「可是林良先生卻好像永遠笑咪咪的,比媽媽還溫柔。對孩子也沒有很嚴格的要求,從

不施予壓力,教育、溝通的方式非常理性,」這使當時父子關係有點緊張的他十分嚮往,他也從書中得到不少安慰。 

丘秀芷指出,當代作家的作品很少像林良先生這麼「婆婆媽媽」,「大概當時傳統觀念很濃厚,認為這樣會有損男性的威嚴形象,所

以,即使非常愛家、愛孩子的作家,作品也很少涉及家庭瑣事。」 

 

當然 林良也有自己的說法


 「我也是愛面子的,」林良透露,他自己也很難完全擺脫傳統形象,比如,他雖然不排斥做家事,可是,如果有朋友當時來訪,他一定會立即停手,湮滅掉一切做家事的痕跡,以一家之主的堂堂男子漢姿態迎客。 



「我寫作的出發點,無非是認為每一個家都有其可愛之處,所以希望在平凡生活中,盡量發掘家庭生活的樂趣,而非想樹立一個模範家庭,」林良解釋。

差不多就這樣了

最後附上WIKI的網頁連結 裡頭包含他的作品集 經歷以及身家背景介紹

http://zh.wikipedia.org/zh-tw/子敏

 

有時間真的可以去買幾本他的作品來看看~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bhjk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