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我看過這一段話


"你要選擇削減自己、去配合世界,還是要削減世界、去配合自己?"

這裡的世界 講的是你所處的環境(人群)

 

我受到削減的東西有很多  講白話就是受到了社會化

如標題所述 這篇在講的是 許多對人性的美好幻想與憧憬,再經歷過一些事情之後

削減。  

 

小時候相信 人性本善 

小時候相信   你對對方好 對方也會對你好

小時候相信   做了承諾 說過的話 就有遵守的必要

小時候相信   這是他的職責 所以他一定會好好做

 

但事實上呢?

 

人性本善

人性不黑也不白   真正的人性是現實 會趨向"這樣做會對他最有利的"想法去做

有利程度 則看他本身的信念所在

 

你對對方好 對方也會對你好

這要建立在 你給對方的好處是他需要的 則他"才"會給你你所要的好處

好處有很多 方便 金錢 人情 管道....etc

反過來想 一個陌生人對你好 

一定是想對你圖謀什麼

講圖謀是很難聽 但單純交友其實也算是

(因為他圖謀你的友情 所以嘗試對你好) (因為他跟你講話他也開心 所以他對你好)  

錢財方面就不提了

只能說 防人之心不可無

 

對人做了承諾 說過的話 就有遵守的必要

這句話沒有錯 但要加上前提

"如果這樣做我還有利的話 那些承諾與話語 就有遵守的必要"

如此 裡外都可兼收

 

這是他的職責 所以他一定會好好做

如前幾段所述

人是趨利性的

此CASE有利於他(的信念) 他才會好好做

你把那些認真的職員當什麼?可能會有人這樣問

每人的信念並不一致

當一個工作人員做一無償工作時

事實上是因為他心中的責任感(同情心,使命感,不做工作的罪惡感....)>避開工作得到的爽度

 

 

一個人之所以做出了行動 其實有很多因素

1 信念(理智,意識) 2 情緒 

當信念能壓制住情緒時 我們會說這個人EQ很高

所謂EQ 並不是市面上所認為的"人與人交際的圓滑度等等"

EQ 應該是人藉由理智,意識去了解自身各種情緒 以得到更好的"經驗"(歷練)

以此帶來身心成長

 

總之

很多事情看了會覺得不合理

但冷靜下來 

想像自己是那個人

也許就能明白其動機所在

此方法也可適用於預測與做決定時

抱著不信任(最壞的角度)去思考事情

才能應付最多的情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bhjk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